找到相关内容31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儒释道心性道德思想与意义治疗

    而洞察了自己存在的空无,回到当下空无的境地,也因此能归回场域的和谐与自发的 造化之中,在这过程中,主体因之而自然自发自觉。我们或者可以这么说,当你病得很深的时候,就得经由佛教的“药”来调理,调理之后,让你回到一个“自然的天地”,因之而“主体的自觉”方得诞生。你的身心倘若一向是不错的,其实儒家当下主体的自觉很容易出现。儒、道、佛三者连在一起谈,儒家强调“主体的自觉”,道家强调“场域的和谐”,而佛教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3052031.html
  • 通往觉悟的基石

    的起伏变化。整个历程就是不断回到当下,坚定地站在此时此地,毫不动摇,不被杂念之潮卷走。 认知的模式 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对当下一直有所觉知,但那是错觉。我们只有偶尔会确切地觉知到当下,而这须要正念的...正念」即是训练心安住当下,而迈向觉悟的整个发展历程皆始于「正念」,「正念」在全程始终作为一股规范的力量,以确保心的清晰、明智和平衡。 直观亲验的法 佛陀说,法是事物的究竟实相,是可以直接现见和永恒...

    菩提長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4654763.html
  • 人生五大问题

    ,多么不堪一击呵。让向外寻求的心回到当下吧,因为真正的安全感不在别处,就在我们此刻的心行。我们能够把握当下,就能把握未来,把握生命走向。当我们有能力把握这一切的时候,还有什么不安,还有什么可以恐慌的呢...无限的层面。生命既是渺小,也是无限的;既是短暂的,也是永恒的。生命既是脆弱的,也是强健的;既是短暂的,也是恒久的。倘能透彻心的本质,就会了解,每个有限的当下都是无限。认识这一层面,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终极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1467485.html
  • 生活禅修指引(讲义摘录)

    」,而领悟是「现在」,譬如说当你回到儿时的某一情景时,你忽然发现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了,这时你才能跳出来,要不然如果我们只是回忆过去伤心的事,过去的痛苦,无助于当下的觉醒。如果没有回到当下的领悟,只是...治疗作用是在于跳开当时的情境,是因为跳开后它才有治疗作用。如果没有跳开,只是回到过去,并不能产生治疗的作用。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当下的觉知、觉醒。 *空灵的心      当下的觉知、觉醒是从什么地方开始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1739672.html
  •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(四)

    将是在浪费练习的时间。但是如果我们突然地发现,我们的心念已在当下的对象上溜走,那时候我们可以再度念念分明地回到当下的对象上。如果我们了解心理状态的这些特性,将能够于正确对象保持较长的正念时间,且较有...留意当下的对象  继续练习下去,我们必须注意每一个对象在知觉时的初始状态。我们已经对知觉的心理状态能够保持注意,现在我们也应该注意肉体。当我们在嗅某物时,应该留意嗅并体认这是一个肉体活动,当我们在尝...

    杰克·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142094.html
  • 阿姜念:内观的开发

    当下观察到,我们将是在浪费练习的时间。但是如果我们突然地发现,我们的心念已在当下的对象上溜走,那时候我们可以再度念念分明地回到当下的对象上。如果我们了解心理状态的这些特性,将能够于正确对象保持较长的...  阿姜念 ACHAAN NAEB  由于我们总是希望现状能改变,  因而没能清楚地看到当下现况;  如果我们注意到的不是现况,  这样的修行就是离开了中道。  我们可以看出,  建立平衡中道并非...

    阿姜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442099.html
  • 与生命相约

    ,那么我们的心所感知到的对象也将发生变化。如果我们知道了怎样回到当下,这样的变化是可以实现的。一旦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,那将象一朵浮动的白云一样轻盈。我们会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宁静和快乐的源泉。昨天或许是...现行并重新回到无意识状态的过程中,接受和正视它们,并为了改变它们而去修习禅观。这是一种佛教的修行。活在当下,还意味着,去看那些美好健康的事物,以便滋养和保护它们。幸福是正视事物、和事物相沟通的直接结果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2345204.html
  • 七觉支——菩提道上的七色桥

    的无欲、无所求来回向给这多欲、多苦的世间,这就天使的体会。这样的体会,就能让所有的东西流过我们的身心,识能清净、通透无碍,过滤掉所有的脏东西,随时都能回到原点,回到当下。择法与戒定慧我们若能随时头脑...死去就是死去,要从头开始。这个精进就是随时可以面对当下、面对现在,这就是精进,就是初发心。回到一开始为什么我要学佛的那个心,是为了解脱,为了慈悲。有了精进就会有喜觉支。这种喜是一种由衷的,由内心深处,如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547750.html
  • 郑石岩著:禅语空人心(3)

    禅的指受,实在答不出来,只好饿着肚子,担着担子又继续往南行。但他以后的悟道却奠基在这一次偶然的脑力激荡里。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人必须超愈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同时还要回到当下落实的生活。这就是禅者...有空才能显现真我。所以又说,道即是真如(真我)。但是,各位必须注意,真我是你自己,是你独一无二的如如本性。所以你无从描摹,无从模仿,必须你自己坦荡荡地去发现它,实现它。所以真我是当下现成的,是生活的...

    郑石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548221.html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禪法

    观察身、心的变化。如泰国的阿姜·查(Achaan Chaa)说:「单纯地安住於当下,我们的心终会契入它原本的和谐状态,这时,修行是自然涌现的。」  此系统一般不注重强而有力的禪定,有的禪法次第也不甚明显,甚至认为追求证悟也是一种执著。修行只是顺其自然,单纯地专注於当下,正念於所做的任何事情;放下一切,回到当下,智慧就能自然呈现。有些禪师也教导禪修者把心念指向特定的对象,如:身体动作的变化、走路时脚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5.html